江南,金陵。
一座华美的院落中,花园间的竹林中,几只小白兔自在的吃着新鲜的叶子,一位气质翩翩的公子目不转睛的看着竹林和眼前的白兔,他宽大的衣袖在微风中浮动。
身后两位身材窈窕的红衣女子则手里拿着绘着唯美花鸟图案的团扇,想着公子一会儿回到书房会画些什么,她们期待着。
这时候一个蓝衣小姑娘手里捧着一只青色大瓷碗,碗中的水来回飘荡,水中游动着一条红色的鲤。
“公子,快来看鱼!”
公子转身回头,阳光映在他的脸颊上,他淡淡一笑,优雅的气质中带着那么一点不羁。
这位公子就是徐熙,一位擅于观察动植物特征的北宋初年的花鸟画家。
按照史料记载,徐熙为南唐画家,但南唐覆灭后,随后主李煜一起入汴京,因此在《宣和画谱》里,徐熙被记载在宋花鸟画家名录里。
讲到徐熙,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位五代时期的著名花鸟画家黄荃,也就是黄居寀的父亲。坊间一直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说法,殊不知两人之间还有一些剪不断理还乱的传闻。
北宋初年的某一天,大雪纷飞,屋顶、树木、远山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图画院里几只暖炉
燃烧着温暖的炭火,有人将一个木盒递给翰林待诏黄荃,并低声说:“此乃徐熙画作,待您过目后,决定他可否入图画院。”
黄荃轻轻打开盒子,取出画轴,在桌面铺开,是一幅牡丹蝴蝶图,寥寥几笔墨色,淡施丹粉,但那花却格外动人,仿佛在舞动唱歌,而蝴蝶也是一幅漫不经心在花丛飞舞的姿态。画作透着一股闲情雅兴,十分耐人寻味,仿佛个中就是画者自己在闲散的欣赏自然之美。
再打开另外几幅竹禽图、折花图、牡丹戏猫图、雪梅图,件件让人爱不释手。黄荃心中不禁赞叹,在南唐早就听说徐熙之人,也见过其作品一二,不想这几幅作品更是如此独特。不过,转念一想,“若是让徐熙入了图画院?若是皇上和众大臣更喜欢徐熙的作品?我在图画院的地位难免要受到排挤。”
这么一想,黄荃不动声色的对来者说,“此画十分粗鄙,根本不入流,不配入图画院。”随即,将画轴扔入箱中转身离去。
这个故事源自于《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可以说是北宋时期一位可以称之为“全才”的人物,文理兼修,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他提出过“隙积”算法,用来求棱锥体的体积,还还有巧妙的面积计算方法,他绘制地图,用科学的计算方法治理汴河,研究制造弓弩,甚至挖过石油,足以可以见是一位很了不起的科学家。
在他的名著《梦溪笔谈》里,除了记录各种科学问题,还有各类奇闻逸事,包括书画文艺等,其广博的知识让人十分惊叹。
那关于黄荃打压徐熙,这大概是院体画与民间画之争,至于这个故事是不是真实的呢?不得而知。
但是根据《宣和画谱》、《图画见闻志》的记载,黄荃被归类于五代时期的画家,而在《宣和画谱》里,徐熙则放在了宋代画家的名录里,并提到徐熙不愿意出仕。由此推测,黄荃并未在南唐覆灭后,来到汴京,但徐熙则来到了汴京,也就是说二人实际上应该没有在北宋的图画院发生交集。而以徐熙的性格,大概也不会要求进入图画院谋职。因此,关于黄荃排挤徐熙入图画院的故事的真实性有待商榷。
经常看到评论写黄荃富贵,徐熙野逸,这让我想起野兽派,但凡新奇的画法出现,都会被冠上一个“野”字,一个“野”字说明的是方法的独特,艺术风格的新颖性。
1.花木虫鱼都画的十分传神。
《宣和画谱》记载徐熙所尚高雅,寓兴闲放,画草木虫鱼,妙夺造化,非世之画工形容所能及也。尝徜徉游于园圃间,毎遇景辄留,故能传写物态,蔚有生意。至于芽者、甲者、华者、实者,与夫濠梁噞喁之态,连昌森束之状,曲尽真宰转钧之妙,而四时之行,盖有不言而传者。
这段话,讲述的就是徐熙本人品味十分高雅,画花木虫鱼,捕捉到了它们的神,因此他画的花鸟鱼虫非常引人注目,那些画工根本没办法企及。
北宋著名的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米芾在他的《画史》里有这样一段话:黄荃画不足收易摹徐熙画不可摹。
这句话米芾的意思是黄荃的画没有收藏的意义,因为太容易临摹,估计仿品很多。作品容易临摹,大概就像今天的写实绘画,临摹相对容易。
但是徐熙画的是写实中有写意,更专注于物体本身的个性、神态,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勾勒自然万物,那当然也就难以临摹,难临摹的画,假画必然就少,当然收藏的价值就更高。
2.用墨勾勒物的形,设色淡雅。
《宣和画谱》熙落墨以写其枝叶蕊萼,然后傅色,故骨气风神,为古今之絶笔。
这段描写,可以看出徐熙画画的方法,用墨勾勒花草树木的枝叶花蕊花萼,然后再着色。
在米芾的《画史》里有这样一段描述徐熙作品的话:徐熙画牡丹,叶防千余片,花只三朵,一朵在正面,一在石,一在众枝乱叶之背,石窍圆润上有一猫。
在潘天寿《中国绘画史》里,有一段引用的是夏文彦的话,但此段话与《宣和画谱》描述的徐熙画作的特点大致一样,就是独熙落墨以写其枝叶蕊萼。
由此可见,徐熙的画墨色勾勒形状,巧施色彩,画面淡雅,构图讲究趣味,极具想象空间。
3.画面展示出特有的个人情感
梅尧臣曾写诗来赞美徐熙的《夹竹桃花》等图,有诗:和杨直讲夹竹花图
桃花夭红竹净绿,春风相间连溪谷。
花留蜂蝶竹有禽,三月江南看不足。
徐熙下笔能逼真,茧素画成才六幅。
萼繁叶密有向背,枝瘦节疏有直曲。
年深粉剥见墨纵,描写工夫始惊俗。
《宣和画谱》也直言,黄荃的画,画的很像,但却少了点韵味;赵昌的画,很有韵味个性,但不是很像;唯有徐熙,形神兼具。由此可见,北宋初年画院对于黄氏画法的推崇,到了北宋末年则有所改变,这个评论可以看出对徐熙作品的认可已经超越了黄荃。
《宣和画谱》记载:今御府所藏二百四十有九:《长春图》一、《折枝红杏图》一、《杏花海棠图》一、《海棠图》二、《折枝繁杏图》一等等。
《画继》第八卷,提到了很多人收藏的名家作品,其中也提到多幅徐熙的作品。
然而,留存至今的徐熙的作品却少之又少,只能分享几幅传闻中为徐熙的作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