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画学习误区
中国画的花鸟画学习的误区目前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也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极端。
作为初学者来说对中国画的内涵精髓理解不深。往往在学习绘画流于对物像的形象色彩逼真追求,而忽略了花鸟画中的写和意。
到另一方面,有同学可能知识面比较宽,综合修养比较高,欣赏水平也相对较高。但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往往会在笔墨基础不牢的情况下过早追求洒脱奇绝的风格,追求个人风貌。这是中国画在初学的时候最容易进入的误区
一、避免进入片面追求形色的误区
六法论里边提到,应物象形,随类赋彩。是告诉我们既要遵从客观实物的物理规律又不能执着于现实物理,而被物理所拘束。毕竟艺术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们需要对实际的物象进行观察透彻的了解,甚至是去了解他背后的历史文化。
当我们真正去创作的时候,并不是追求形象上的写实逼真,用色上的鲜艳漂亮,而是以现实中客观存在的物象为基础进行概括取舍。以达到是物像升华的目的,画作中的物像可以跟现实中的不一样,有时候甚至会违背现实中的物理,这些都是在历代名画中存在的,比如有些同学会问,菊花和梅花并不是一个季节,为什么要画到一起?这就是文人为了某种精神情怀的表达,而将一些比较有特殊内涵的题材进行艺术处理,以达到畅怀抒情的目的。
中国画形象背后折射的中国文化在中国哲学看来,世间很多事情都是一个回归的过程,“由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还是山”画画也一样,由无法,到接受 理法 的约束指导,最后再摆脱 理法 的约束,讲求天成。看到这幅齐白石葫芦的藤蔓,最先想到的两个字就是天成,那些藤蔓经历了春夏秋的风风雨雨一幅老态略显倔强,而又是那么自自然然的从上垂下来,从右从容的绕向左边。。。。。。一切都是从容自然的显现,没有一丝的人工雕琢气!浑然天成!
二、避免进入脱离形象笔墨追求神似的误区
中国画的神是附着在形之上的,没有形就无从谈神,所以在注重中国精神性表达的同时,笔墨技法对以及形象的塑造理解也是不可偏废的这个可以除了跟随老师学习实际的技法之外,多去欣赏解读名家作品,多临墓名家作品,从一笔一画中感悟古人的技法,感悟古人通过笔墨技法对精神的传达,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才是学习中国画的正途。
三、避免对中国画片面认识的误区
在学习初期,有很多同学有这样的认识,说工笔画比写意画要好,因为它画的特别形象特别细致,也有人认为写意画要比工笔画的境界高。
其实这两种认识都是片面的,无论是写意画还是工笔画,他们都能表达出特别高的艺术境界,也都能发挥出自己独特的魅力,关键要看作者怎样去画,怎样去表达。所以在学习上应该要公正看待,所涉及到的工笔画,写意画,都应该去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