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哲学中有一个特别的概念,称之谓“幻”,它对中国绘画有很深刻的影响。有人说“佛家修净土以妄想入门”,画家亦修净土以幻境入门”,画家往往不是从实处画起,而是从幻处画起。禅宗讲生机,讲灵性,常用“活泼泼”一词表达悟的状态。活泼泼一词本意指鱼尾灵活摆动的样子,形容一种充满生机而富有灵性的状态。用活泼泼这一禅宗用语,来诠释宋孟秋的状态和他的作品的状态,我认为是再究竟不过了!如果观者在欣赏作品时,不著实相,以“幻”赏景,以“幻”入境,那么从宋孟秋的作品中收获的就不只是简单的花鸟,而是花鸟之境,是隐逸于花鸟那一刹那中的永恒!如此,赚了!
孟秋磊落、大气、随性的性格让和他在一起的朋友,从内到外都有一种舒爽自然感。孟秋自幼喜好舞笔弄墨,86年考进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后,在到后来研究生毕业,一边教学一边画画。因其作画时的心无旁骛,大有任外界鼓噪呐喊“我自岿然不动”之精神。
为能够更好的将写意花鸟的精髓表现出来,多次出行采风,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到:“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目既往还,心亦吐纳”。说的就是自然之于人们的心灵感动,人的创作活动离不开目光之所及。孟秋在多次采风之后对生活中的自然之趣有了最为直截了当的体验。
在他笔下,无论是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鱼鸟虫兽,还是繁花烂漫,摇曳多姿的花草树木,皆呈生动自然之象,其神似之状更给观者以鲜活之感,这种感觉就是中国画所言的笔墨之外的意趣。
中国画,尤其写意画最讲究的就是笔墨之外的意味,笔墨是绘画之基本功,属技术之事,笔墨之外的意趣则无穷尽,这个无穷尽要靠画家资深的学养来完成。
法眼文益有首诗: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发从今日生,花是去年红。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法眼文益诗在言,人之旨趣各不相同,眼之所见即心之所现。用此结尾,是有我的一点用意。寻常人所见花鸟,只是花鸟,而宋孟秋的花鸟则是自然大观,是生命在此最极致的轮转,所谓“然后始知空”!
文/李凡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