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故事-管仲病榻论相
管仲病重,齐桓公亲往探视。君臣就管仲之后择相之事,有一段对话,发人深省。 桓公:“群臣之中谁可为相?” 管仲:“知臣莫如君。” 桓公:“易牙如何?” 管仲:“易牙烹其子讨好君主,没有人性。这种人不可接近。” 桓公:“竖刁如何?” 管仲:“竖刁阉割自己伺侯君主,不通人情。这种人不可亲近。” 桓公:“开方如何?” 管仲:“开方背弃自己的父母侍奉君主,不近人情。况且他本来是千乘之封的太子,能弃千乘之封,其欲望必然超过千乘。应当远离这种人,若重用必定乱国。” 桓公:“鲍叔牙如何?” 管仲:“鲍叔牙为人清廉纯正,是个真正的君子。但他对于善恶过于分明,一旦知道别人的过失,“终身不忘,这是他的短处,不可为相。” 桓公:“隰朋如何?” 管仲:“隰朋对自己要求很高,能做到不耻下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哀怜同情;对于国政,不需要他管的他就不打听;对于事务,不需要他了解的,就不过问;别人有些小毛病,他能装作没看见。不得已的话,可择隰朋为相。”
由此可知 知臣莫如君 群臣谁可相者 相为丞相之意
知道臣子的想法一定是君主最为了解透彻,知道儿子的想法一定是父亲最为了解透彻
摘自《古亦有之》之二十一
原文节选为:公子申是楚文王的儿子,宠妾申姬所生,很受楚文王的溺爱。楚文王临终前,把公子申招到身边,对他说:“只有为父了解你,你贪图权势钱财从不知道满足。过去我能容忍你,继我为君的人恐怕不会对你这样大度,到时候你一定难逃噩运。我给你一块玉璧,一些钱财,我去世以后,你赶紧离开楚国。小国都难保护你,要去就去一个大国。”
(一)天下无主 (二)桓公继位 (三)管仲相齐 (四)存刑救卫
(五)遏楚尊王 (六)葵丘之会 (七)襄公图霸 (八)祸起萧墙
(九)颠沛流离 (十)重耳返国 (十一)晋楚争锋 (十二)一战而定
(十三)穆公求贤 (十四)偷鸡蚀米 (十五)秦国雪耻 (十六)一鸣惊人
(十七)任贤图治 (十八)夏姬之乱 (十九)战和不定 (二十)三军勇士
(二十一)人性插曲 (二十二)情义浪花 (二十三)一笑而战 (二十四)赵氏孤儿
(二十五)水火不容 (二十六)鄢陵战火 (二十七)权臣弑君 (二十八)霸主弭兵
(二十九)风流时代
总共29集,以上是1-29集全部集名!
百家讲坛20110813_春秋五霸(3)管仲相齐种子下载地址:thunder://QUFodHRwOi8vYWlrYW5keS5vcmcv55m+5a626K6y5Z2bMjAxMTA4MTNf5pil56eL5LqU6Zy477yIM++8ieeuoeS7suebuOm9kC5ta3Y/ZmlkPTNEa3B6U0x3VTJTdVlrUGg3SVZhaUxHeHZZa0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EmbWlkPTY2NiZ0aHJlc2hvbGQ9MTUwJnRpZD1FNTFERDdCQzAxQTkyODJCQTc3RUMxQzNCRUIzQ0JGNyZzcmNpZD0xMjAmdmVybm89MVpa
你要的是这个吧,满意的话记得采纳哦><
一个以文化人、历史专家、教师为主的《百家讲坛》在娱乐当道的年月里成为热门节目,到现在,在《百家讲坛》推出过讲座的人已超过了20位,这些人在上“讲坛”前,影响力只限于小圈子里,但在央视走了一遭,他们名气爆增,成为公众眼中的明星。他们能走红,除了央视这个造星平台外,他们所具有的独特气质才是成为观众
追捧的主要原因。
最投入——孙丹林
孙丹林是渤海大学的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中文。文史不分家,研究历史也成为孙丹林教授的爱好。孙丹林教授分析了《百家讲坛》之所以得到众多观众的青睐的原因:《百家讲坛》充当了桥梁,真切地拉近了专家学者和普通百姓之间的距离,专家学者的灵活讲述,加上电视手段的运用,让《百家讲坛》这个安静的节目成了观众收视的一匹黑马;另外,《百家讲坛》使一些原来只在书斋里传播的文化和观点,与普通百姓见面了,百姓也非常渴望得到这方面的知识和信息。
孙丹林在《百家讲坛》讲过陆游、讲过唐伯虎,会时不时蹦出一些“帅呆”、“酷毙”等新潮词汇。当他讲到陆游钗头凤的经过时,连一些观众都被他讲哭了。
最洒脱——孔庆东
孔庆东,北大教授。祖籍山东,系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1983年自哈尔滨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钱理群先生的开山硕士、严家炎先生的博士,主攻现代小说与武侠小说,语言驾驭出色,文章不仅生动有趣且愤世嫉俗。出版:《北大往事》《青楼文化》、《井底飞天》、《金庸侠语》、《空山疯语》等。他那种差不多是与生俱来的幽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孔庆东说起金庸小说基本可以不看讲稿,凭他不凡的经历和独特的思考方式,有人甚至戏言孔庆东是“北大的马克.吐温”。
最具人气——易中天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近年撰写出版了《帝国的惆怅》以及“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品人录》等。
易中天,这个具有八卦精神的教授用一种平民化的方式在电视上讲起了历史故事,让他迅速成了“超级教授”,并已有了庞大的“易粉”群。
最争议——刘心武
刘心武,四川成都人,当代作家。先后担任北京第13中学教师、北京出版社编辑。近作长篇小说《钟鼓楼》标志着创作的新高度。刘心武擅长青年题材,把塑造人物同对生活思考的抒情议论结合,是他小说的艺术特色。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出,“红学家”一片哗然,认为他创出的“秦学”属于歪门别道,但在争议声中,刘心武主讲节目的收视率却节节高升。
最另类——纪连海
纪连海是北师大二附中的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算是一位“教书先生”。在央视节目《百家讲坛》上说清史。
纪连海的另类首先是身份,他不是专家、教授,而只是一名普通的高中历史老师,而他的讲座风格也另类,看他的节目,跺脚、拍桌子、双手颤抖是常见的事情。
最幽默——金正昆
金正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礼仪与公关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要从事外交学、传播学、礼仪学研究。已出版专著、教材12部,发表文章近百篇,共350多万字。是国内知名礼仪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政府多部门顾问。
金正昆是礼仪与公共关系专家,所有听过金正昆讲座的人都会用幽默来形容他的说话风格,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演播室,笑声总是充满他发言的全过程。
最关键——阎崇年
阎崇年,1934年4月生,山东省蓬莱市人。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研究满洲史、清代史,兼及北京史。在《百家讲坛》播讲过《清十二帝疑案》和《明亡清兴六十年》。
2004年5月,《百家讲坛》从北京市社科院找来了阎崇年讲清史,此前这个“讲坛”的收视一直不温不火,但阎崇年来了后立马扭转局面,节目开始渐渐走上正轨。
最悬疑——毛佩琦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副社长;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 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吴晗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明史、文化史、社会生活史研究,发表论文60余篇。
主要著作有:《明成祖史论》、《永乐皇帝大传》、《郑成功评传》、《明清行政管理制度》、《中国明代政治史》(合著)、《中国明代军事史》(合著);主编有:《岁月河山—图说中国历史》、《岁月风情—中国社会生活史》、《十大后妃》、《百卷本中国通史??明史10卷》、《中国社会通史?明代卷》、《中国状元大典》、《四库全书大辞典?史部》等。最新出版著作:《毛佩琦细解明朝十七帝第一部》 。
毛佩琦《百家讲坛》主讲的“明十七帝疑案”,收视率排名位于去年《百家讲坛》所有讲座的第二位,明朝的悬疑故事在他口中一一破解,也掀起了民间“明史热”。
最严谨——马瑞芳
马瑞芳,著名学者、作家,1942年生于山东青州,196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现任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2005年初,山东大学的马瑞芳教授在CCTV-10《百家讲坛》开讲《说聊斋》,她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活泼的叙事方式赢得社会各界观众的广泛欢迎。
马瑞芳讲聊斋吸引观众注意,靠的是她严谨的治学态度,她曾20多年考察蒲松龄的生平,并沿蒲松龄青年时的“南游”路线考察,有关《聊斋》的趣事就是这么被发掘出来的。
最学术——王立群
王立群,1945年生,山东新泰人。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当时称“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山水游记研究和《文选》研究两个方面。王立群走入《百家讲坛》,以他的“汉代风云人物”系列《项羽》、《吕后》,赢得满堂喝彩。
王立群和易中天都讲过汉代人物,而作为河南大学教授的王立群所讲内容更有史学家风范。他在节目中显得内敛,所讲内容考据严谨,每堂课结束后都令人感觉回味无穷。
著名讲座 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
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国》、《汉代风云人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于 丹: 《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论语〉感悟》
王立群:《汉代风云人物之项羽》、《汉代风云人物之吕后》、《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王立群读〈史记〉之秦 始皇》、《千古中医人物之华佗》、《文景之治》(录制中)
纪连海:《正说和珅》、《正说纪晓岚》、《正说多尔衮》、《正说鳌拜》、《正说吴三桂》、《李连英》 ;《正说刘墉》、《千古中医故事之孙思邈》
钱文忠:《玄奘西游记》、《解读〈三字经〉》、《千古中医故事之李时珍》、《班墨传奇》、《我的老师季羡林》(即将播出)、《弟子规》(录制中)
金正昆:《身边的礼仪》、《金正昆谈现代礼仪》
张望朝:《杨子荣》、《抗日名将杨靖宇》
蒙 曼: 《武则天》、《太平公主》(出书时改名《乱世红颜》)、《长恨歌》
乔 良: 《新解三十六计》
康 震: 《诗圣杜甫》、《苏轼》、《诗仙李白》、《李清照》、《唐宋八大家》
孟宪实:《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出书时与上一讲座合编为《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唐高宗真相》
隋丽娟:《慈禧》、《奕??》(即将播出)、《孝庄》(即将播出)
孙立群:《吕不韦》、《李斯》、《范蠡》、《千古中医人物之扁鹊》
毛佩琦:《明十七帝疑案》、《郑和下西洋六百年祭》、《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
马 骏: 《二战人物》
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孔庆东:《孔庆东看武侠小说》、《鲁迅》
孙丹林:《楹联的故事》、《唐伯虎》、《陆游》
姚淦铭:《老子》
马瑞芳:《马瑞芳说聊斋》
方尔加:《孔子》、《汉代国策风云》
李 蕾: 《红旗渠的故事》
周思源:《周思源评说红楼梦》、《正品三国人物》、《正确看待康乾盛世》
吴建民:《吴建民论国际风云》、《吴建民看中国外交》、《吴建民盘点2004国际形势》、《吴建民盘点2004中国外交》
马未都:《马未都说家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玉器收藏》、《马未都说杂项收藏》
喻大华:《道光与鸦片战争》、《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苦命皇帝咸丰》
段怀清:《中国四大爱情故事》(梁祝传奇、孟姜女传奇、牛郎织女传奇、白娘子传奇)
周岭: 《周岭解密曹雪芹》
曾仕强:《胡雪岩的启示》、《易经的奥秘》
鲍鹏山:《鲍鹏山新说水浒(林冲、武松、李逵、鲁智深、宋江)》(“宋江”系列即将播出)、《孔子是怎样炼成的》(正在播出)
袁腾飞:《两宋风云》、《塞北三朝》(录制中)
赵晓岚:《金戈铁马辛弃疾》、《李煜》
江英:《回首开国大典》
郦波:《大明名臣 风雨张居正》、《大明名臣 海瑞》(即将播出)、《大明名臣 戚继光》(即将播出)、《颜氏家训》(即将播出) 、《大明名臣 于谦》(即将播出)
莫砺锋:《诗歌唐朝》、《杜甫草堂》、《白居易》
傅佩荣:《孟子的智慧》
翁思再:《伶界大王谭鑫培》、《梅兰芳》
春秋末年,实际上形成了晋、楚、齐、秦、燕的五强格局, 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三家分晋,指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扩展资料:“三家分晋”历史意义:晋阳之战历时两年左右,以赵、韩、魏三家联合携手,共同攻灭智氏,瓜分其领地而告终。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智氏一族的存灭,不仅仅关系到晋国一国的局势,更深刻地影响了春秋战国之际整个天下的形势。“三家分晋”成为了中国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了,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产生了,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揭开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秋五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国七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家分晋
李山讲春秋五霸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第一章 天下无主西周晚期,周王室衰落,周天子失去权威,周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力量平衡被打破,于是,历史就进入到春秋这样一个动荡混乱的时代,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那么,春秋时期的天下大乱,是从哪里开始乱起的呢?中国历史,夏、商、周,秦、汉、隋、唐、宋……其中春秋和战国,夹在西周和秦汉之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时期。这里我们只讲“春秋五霸”。“春秋五霸”,这个词包括两个要素,一个是春秋,一个是五霸。春秋是什么?春秋首先是个时间概念,我们今天还在说,春、夏、秋、冬,简单说就是“春秋”,春秋就代表一年四季。其次,春秋又是个历史概念。为什么称为历史概念呢?孟子说,“孔子做《春秋》,乱臣贼子惧”,孔子做了一部书叫《春秋》,从春秋开头,到最后一句话,写了将近二百五十年的历史,这段历史我们就称之为春秋。那么,春秋这个时段,在整个上古史上,它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呢?这二百多年,往下看是战国,战国之……
在历史上,春秋是一段长达两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时期。在这段历史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混乱,人性中的阴暗与光明、文明与兽性、英雄主义与腐朽气息,在混乱中充分展现。这是一个大倾斜、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那么在这个时代,天下为什么会大乱?
春秋五霸(一)天下无主
距今2500多年前,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天下大乱的时期,史称春秋。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混乱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兄弟相残、母子反目、诸侯相争,它是一个天下失去秩序的时期,但也是中华文化在形成,在定性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旧有的传统被颠覆,历史的中心在转移,新生的事物在萌芽。两百多年的春秋史,大事迭起,英雄辈出,激荡着血与火,交织着新与旧。这是一个乱世,也有所谓的乱世之主,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那么回顾春秋这段历史,它在中华文明的坐标中,究竟有怎样的位置?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这五个霸主和他们所建立的霸业呢?
春秋五霸,是我们中国古代史上一段很重要的历史时期。为什么要讲五霸呢,你要问我个人,我的理解是,这个时期,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在形成、在定型的时期。它是我们了解我们自己,往前推,我们找自己的根源,找找找,找到根源的一个时期。当然,它不是所有的根源都从春秋起,它前面还有夏、商、周,但是这个时期是我们文化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时期。
春秋五霸这个词包括春秋与五霸两个要素。春秋是什么,春秋首先是个时间概念,我们今天还在说春夏秋冬,然后又是个历史概念。为什么成为一个历史概念呢,孟子说:“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孔子作了一部书,叫《春秋》,写了多少年的历史呢,二百四十几年,将近二百五十年,这段历史,我们就称之为春秋。那么春秋这个时段,它在整个远古史上,它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呢?往下看是战国,战国之后是秦、汉,往前看,春秋之前是夏、商、周,周分两部分:西周和东周。那么春秋呢,它属于东周史的一个部分,这部分内容呢,因为有孔子作《春秋》,我们称之为春秋时期。
这个春秋时期是个大乱世,那么它就有乱世之主,就是所说的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此外还有吴王夫差、越王勾践。越王勾践战胜吴王夫差那一年,差不多就是春秋结束。所以说起来有七霸,当然,种种原因,我们习惯上还是说五霸,五霸的历史,跟春秋相始终。
春秋是个乱世,怎么乱的呢,我给它归纳了四个方面,首先天下大乱,起因于王室内部的乱。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这件事在《史记.周本纪》是这样记载的:“褒姒不好笑 幽王欲其笑万方 故不笑 幽王为烽燧 大鼓 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 至而无寇 褒姒乃大笑 幽王说之 为数举烽火 其后不信 诸侯益亦不至”。实际上据历史学家研究,这个故事是不真实的,用烽火来传达边境上的战争消息,这个做法到西汉才有,所以在西汉之前快1000年的时间,没有这样的设施。这个故事的真实情况实际上是涉及王室内部在继位上的一种混乱。周幽王因为宠爱褒姒,不顾中国古代嫡长子继位制度,想立褒姒的儿子,于是得罪了王后,也就得罪了王后的娘家。而王后的娘家是西周边上一个很强的国家叫申,这个申侯因为幽王废嫡立幼,就联合其他的一些势力,包括西戎,就是边疆的蛮夷人,把周幽王灭掉了。这之后,整个西周崩溃,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西周王室就离开了陕西,迁到了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在那个时代,叫成周又叫东周。于是历史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就是春秋五霸时期。
第二,是诸侯家庭伦理的乱。春秋时期这种乱有很多记载,这里举个例子。郑国的一位国君郑武公,娶了一个太太叫武姜。武是她丈夫的谥号,而姜表示她娘家都姓姜,也就是说武姜这个名字是在她死了之后才有的。武姜有两个儿子,老大就是后来的郑庄公,他出生时《左传》上是这样记载的:“庄公寤生 惊姜氏 故名曰寤生 遂恶之”。这个“寤生”有两种解释,一个是“逆着生”,也就是难产,另一种解释是按它本身解释就是小孩子生下来眼睛就睁开了。也就是说姜氏被孩子吓了自己一下,一开始就不喜欢他。史书上记载得很平静,但是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老贵族的没落,从人性上的丧失开始没落。因为难产就恨这个孩子,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平日娇生惯养的狭隘的母亲,这是生活造就的性格。也就是说,从西周建国开始,这些贵族就生活在养尊处优之中,养成了狭隘的性格,一点亏都不吃不得,亲生骨肉都不行。或者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这个时代,这个阶层正在走向灭亡。故事接着发展,武姜不喜欢大儿子,认为二儿子好,不妨她,不克她。于是屡次向丈夫武公说,把老大废掉,立二儿子。而武公认为这是乱国法的,嫡长子继承制是稳定人心的,必须遵从。后来庄公继位,武姜仍不死心,想给二儿子要一块险要之地,庄公不答应,将共叔段封到了京,于是京的人就叫他京城太叔。有母亲撑腰,共叔段不但将都城建得很大,而且开始招兵买马,蚕食封地外的土地。而这所有的一切庄公都看在眼里,以各种理由将大臣的汇报压下去,史学家对这件事的评价是庄公对他弟弟处心积虑。后来共叔段和武姜合谋,要来攻打都城,庄公于是说:“可矣。”这其中实际上反映了庄公母子、兄弟间的积怨。后来共叔段被打败,武姜被庄公赶到边远之地,并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不过后来有大臣出来圆局打了个大洞,让母子俩在地下相见。历史上把这段故事叫做“郑伯克段于鄢”。这其中可以看出,春秋笔法有从叙述中看出笔者态度的特点。
春秋是个乱世,这个时期的大背景就是周王室的衰落,周天子失去了权威,成为名义上的天子,无力去管天下发生的事。在这个时候,原本相安无事的各诸侯国也就有了摩擦,开始产生矛盾,那么,它们是怎么解决这些矛盾的呢?
那么,第三,就是列国关系的乱。这里举的例子,发生在郑国和其邻国卫国之间。他们之间关系的断裂有普遍的原因,那就是西周在崩溃的时候,大量的诸侯贵族向东方逃跑,其中就包括本来位处陕西的郑迁到了东方,就是今天的河南省,于是和当地的老诸侯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所以郑和卫、宋、许、陈、蔡之间一直不和。而郑卫争斗直接的导火索就是卫收留了共叔段的儿子。于是卫以报仇的名义攻打郑,郑庄公作为春秋时期的小霸也立即还击,于是两国结仇。而这之后卫国发生内乱,拭君夺位的新君为了稳定内部局势而打外仗,选定了有仇的郑。而卫国此次结合了宋、陈、蔡的势力后面还牵扯到鲁国来攻打郑国。在这里可以看到,东方诸侯开始结党,并且相互之间也开始开战,诸侯关系开始乱了。
而第四乱就是诸侯和王室的关系乱。王室一开始在西周,它建国的区域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甘肃一带,有它的势力范围。所谓王畿千里,它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很强大。而在迁到东周之后,只能依靠诸侯的势力,于是失去权威。从地理上说,东周就是今天的洛阳,东南是郑国所在,东边是卫国,北边就是晋国。所以王室要稳住脚要依靠两个国家晋和郑。而晋现在正在内乱,周王室只能依靠郑。周王室为了依靠郑国,让郑武公和郑庄公两代人做卿士,就是相当于美国国务卿那个卿,就是以诸侯的身份来到王室,帮着料理国事,执掌大权,这就是卿士他们自己有爵位。郑国人对此感到很荣耀,《诗经.郑风》中有一首诗就记载了这件事:“缁衣之宜兮 敝予又改为兮 适子之馆兮 还予授子之粲兮”。就是说黑色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合宜即卿士的命服,坏了之后换一件新的给你,我到你的馆舍里取回来,做好之后再给你拿回去,诗人打的比喻就是指老一辈的卿士死了,换了新的卿士。后来周王觉得郑庄公不听话,就分散权力给虢国的虢公,虢在晋国的南边,离王室也很近。周王分出一半权力时郑国就去割了王室在温的麦子。后来新周王继位,把权力全部交给了虢公,于是郑国从此不再上朝朝见周天子。周天子于是联合了卫、陈、蔡、宋攻打郑。双方在繻葛开战,郑使用了“鱼丽之阵”的新阵法,这在郑国也是有先例的,就是使用口袋阵。郑首先攻打国内有内乱心不齐的陈、蔡,又使用鱼丽之阵,后来更有人射中了周王的肩。所以这场战役在历史上不仅叫“繻葛之战”,也被称作“射王中肩”。这种作为对当时世道人心是有很大震撼的。这之后周王室的部队几乎被消灭。从此,君不君,臣不臣。
于是来到了历史的危亡关头,这是因为从夏、商、周以来渐渐产生了一种文明,就是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在这个时候面临了生死考验。
这个时候就给了周边的异族可趁之机,《公羊传隐公四年》说:“四夷交侵 中国不绝如线”。四夷即南蛮、东夷、西戎、北狄,这时候主要是北方的人群开始潮水一样来到中原地区。后来有学生问孔子齐桓公管仲的功劳是什么,孔子说,如若没有他们,我们现在就要“被发左衽矣”,就是蛮夷人打扮了。
这个时候,霸主开始出现了。《诗经.雅风》上说“兄弟阋于墙 而外御其辱”,这是我们中华文明特有的东西,而齐桓公正是首位联合诸侯,外御其辱捍卫中原文明的霸主。
《百家讲坛》推出易中天主讲的系列节目《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节目以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 百家争鸣”为主题,通过《实话孔子》、《儒墨之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前因后果》、《继往开来》六部分,解读诸子之间的“论战”,探讨百家争鸣发生的原因及中华文化核心价值。
第一部《实话孔子》
第一集:夫子何人
第二集:学而优则仕
第三集:君子固穷
第四集:头号教书匠
第五集:谁是好学生
第六集:伤心事与完笑话
第七集:第二部《儒墨之争》儒与侠
第八集:孔子的药方
第九集:墨子的药方
第十集:两位侠士
第十一集:三大分歧
第十二集:儒墨是非
http://v4.cnc.mytv365.net/info/mediadetail.aspx?cid=209&mediaID=54686
易中天:重返《百家讲坛》是为了新的探寻http://www.china.com.cn/book/txt/2008-11/01/content_16698964_2.htm
雨露,是万物生长的灵丹妙药,它能让万物欣欣向荣,给人带来希望和欢乐。起名,是给孩子取名最重要的一步,因为名字,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文化。一个好的名字,可以让孩子从小拥有一个好的起点。那么,旸字取名呢,有着什么样的寓意及含义?
1、旸是五行金之字,五行属水,寓意孩子聪明机智,有大智慧,富有爱心。
根据五行属性来取名,金能克水,就像是金被水淹没了,所以会出现水变少,阳气不充足的情况。而旸字五行属水,表示有希望的样子,寓意孩子聪明机智,有大智慧,富有爱心,有爱心之义,对人非常友好,人缘非常好。由于在起名时需要注意五行八字,所以名字要避开太多不利因素。例如孩子取名为旸这个名字时,可选择五行属金且与水相冲或水火相济或金水相济等字面寓意相搭。
2、旸字是木之金之字,五行属木,为金之态,寓意孩子金木水火土五行协调,和谐发展。
雨露的滋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让人感到无比满足。旸,字音shèng,寓意着孩子有一颗包容和感恩之心。这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异曲同工之妙……旸给人带来欢乐、吉祥的同时,也寓意着孩子金木水火土协调发展……
3、旸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字,可形容孩子生机勃勃,乐观向上。
【旸】有光明、温暖、明朗的意思,可用作名字。【阳凯是太阳之意。【阳阳阳】阳代表明亮,阳代表光明及温暖。用阳代表光明的事物,表示孩子生机勃勃,乐观向上。【阳欣可表示欣欣向荣之意。【阳和】可表示温暖的意思。
4、旸字取名,寓意孩子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
旸字寓意孩子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另外旸字取名还有着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吉祥幸福、生活美满、幸福美满等美好祝愿,其寓意吉祥。而且旸在中国汉字里是非常多见的一个字,我们可以将这个字用在名字中来表达。旸字取名代表着孩子未来很美好而充满希望。如果将其用于起名中,则代表着孩子未来会有很多希望。同时也象征着孩子将来会有所成就。
5、旸作为名字有吉祥富贵之意。
旸这个名字,在很早的时候就被赋予了吉祥富贵的寓意,因为它在名字中的意思很多。所以有很高的吉祥富贵之意。这个名字将孩子命名为【旸】具有美好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