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画讲究用笔,还须注重用墨,清代画家王原祁说:“用笔用墨,相为表里。”有墨无笔,缺少筋料;有笔无墨,缺少血肉。
关于墨色变化,有“五墨六彩”之说,五墨是指焦、浓、重、淡、清,这是墨阶,运用它的构成搭配,使面面形成节奏和旋律。六彩是指黑、白、浓、淡、干、湿,是画中用墨变化的要素,使墨具有丰富色彩的表现力。
墨法就是用墨的技法,墨法离不开水法,它直接关系到用墨的效果,所以这里将水法归入墨法之中。
一、蘸墨法
作者简介
刘绍勇,号少墉,1945年生于北京,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国书法艺术专业。现为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西城政协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
麻雀分解绘制技巧
1.用中号羊毫笔调赭石与曙红,侧锋用笔点出头部。注意麻雀的动势,头部倾斜,要画得稍扁长一些。
2.接着用侧锋画麻雀的翅膀,用笔要由虚到实,过渡自然。注意两个翅膀的不同。
3.在赭石中加一些墨,画出羽翼的内层。寓意不可画平、画直。
4.使用中号羊毫笔调和赭石加淡墨,侧锋两笔画出麻雀的尾羽。再以小号狼毫笔蘸取浓墨,在翅膀上自由地点缀一些斑点。
5.将颜色加水调淡,侧锋用笔点画麻雀的腹部形态,顺势点画出麻雀的大腿。
6.使用小号狼毫笔蘸取浓墨勾画鸟嘴、点画腮部。
7.使用小号狼毫笔蘸取浓墨,中锋用笔勾画麻雀的小腿,注意利用运笔的转折表现鸟腿部的关节。
8.继续以中锋用笔勾画鸟爪。
9.由于角度关系,另一侧的鸟腿被身体遮挡,所以只勾画露出的鸟爪。
麻雀的画法二:画头用中等大小的笔调赭墨颜色,侧锋一笔点出头部,画成椭圆形,不能尖。见下图:
画双翅和背部,用赫墨画翅和背,用笔由实到虚,最好出现飞白。见下图:
画飞羽和尾羽 在赫墨中再加一些墨,画飞羽和尾羽,画飞羽不可画平、画直,要保持两个弧形。见下图:
画胸腹用淡墨顺腮往下隔过翅膀画出胸、腹部。见下图:
用浓墨点嘴、眼和腮斑 嘴、眼的位置在头部前下方,麻雀脖颈两侧(腮部)各有一个黑色斑点,要趁湿点出。见下图:
画爪和背部的斑点,麻雀飞行时爪子要收起,背部有大小不等的斑点,也要趁湿点出。见下图:
麻雀的动态规律:“一头多身法”和“一身多头法”与小鸡的动态规律一样,以脖颈为轴,可以任意变化出很多动态。
“一点三线法”画展翅飞行的鸟,头部为一“点”,双翅和背部为“三线”背部代表身子的方向,双翅张开角度不同,就可以变出很多的动态来。